Friday, July 27, 2007

Calvo-Merino_2005_Action observation and acquired motor Skills: An fMRI study sith expert Dancers

在猴子的premotor和parietal區域,有一群細胞在猴子自己做動作以及觀察別人做一樣動作的時候,都會有激發,這類細胞叫做mirror neuron (di Pellegrino et al. 1992)。在人類的身上也找到了具有類似特性的mirror system (Decety and Grezes, 1999)。不過還不了解的問題是,這個用來模擬動作的系統,是否只包含了基礎的運動(例如抓、握)的表徵,或是這個系統和觀察者本身的individual motor repertoire是一致的。如果這個系統也表徵了個人獨有的(有的人會,有的人不會)複雜運動(例如跳芭蕾舞),那麼在有學某個複雜運動的人,當看到那個複雜運動時,mirror system便會激發;但是沒學那個複雜運動的人,mirror system便不會激發。

這個實驗找了三群受試者,一群專精跳芭蕾舞的人,一群是專精跳capoeira的人,另一群是不會跳這兩種的舞的人。採用跳舞這個動作的好處是,跳舞不牽涉於身體之外的物體,因此不會有和其它物體互動的混淆變項。受試者的作業是躺在fMRI裡面看不同的動作,並且用按鍵判斷那個動作有多累。

實驗的結果發現,在有專精跳舞的人身上,雙側premotor cortex,雙側intraparietal sulcus,右側superior parietal lobe以及左側posterior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在看到自己專精的運動,會比看到自己不專精的運動激發來得高;控制組看到這兩類舞,他在同樣腦區激發的情況也很小。這個expertise effect可能代表1. mirror system是表徵整個運動的模式,而不是表徵運動的各個compoments,因為這兩種舞有許多類似的components。2. mirror system可以表徵抽象層次的運動,例如不同的跳舞類型。因此結果支持mirror system會根據觀察者自己的motor repertoire來整合觀察到的動作。

這個實驗的創意算是非常高的,而從他們的結果可以看到mirror system的某些部分在某一半腦是比較有激發的,mirror system是否也有側化的現象呢?這或許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