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注意力的重要性,此研究動作的靜態圖片來當作刺激材料。在實驗一中,受試者看到的圖片可能是有人在打電腦或是踢球。在這兩類動作的圖片中,可能會在做動作的肢體(如果是打電腦就是手指)或是頭部出現色塊。在一半的 trial中需要用手指按鍵判斷顏色,另一半的 trial用腳反應(因此在用手按鍵反應的情況下,可能會看到打電腦或是踢球的圖片,看到打電腦為compatable,看到踢球則為incompatible)。依變項紀錄反應時間及正確率。結果發現不論是反應時間或正確率,必須要注意力放在肢體上,肢體compatable的情況時才會有助益。實驗一支持注意力對action priming/mirroring是重要的。
實驗二則進一步使用沒有動作的圖片,來看如果只是肢體有compatable是否也有類似的效果。結果發現反應時間依然要注意力放在肢體上,肢體compatable的情況時才會有助益。正確率雖然有一致的pattern,但是沒有顯著。
這個結果第一是支持注意力對action priming的重要性,第二是支持action priming可能在只是單純看到肢體,但沒有動作的情況下就發生。
我對這個實驗比較有質疑的地方,是他們完全不採用動作的影片,只有用圖片,但是又把解釋延伸到與mirror system有關(例如有句話是「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imitation)。但光看到動作的圖片,甚至只要看肢體就激發motor system,對於mirror system的激發環境來說是不符合的。至少作者在解釋的時候,我認為應當保守一點。但這點出一個有趣的想法,即有沒有辦法讓受試者看動作的影片,但是注意力又不放在動作上。如果能設計出這樣的paradigm,才比較能回答attetion在mirror system上扮演的角色。
----
題外話,在文章中看到一個句型蠻有感覺的:「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hat ...」。在文章中寫出這樣的話更能強調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以後我可以想想怎麼把這句套在自己的文章中。


1 comment:
well, actually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show that...." is a sentence that has been abused too much. I personally dislike using it. Whether the study is novel/original or not is not determined by whether the authors say this explicitly in the manuscript or not. Virtually every experiment is "the first one to show something" because no two experiments on earth is 100% the same.
"即有沒有辦法讓受試者看動作的影片,但是注意力又不放在動作上" i think this is an interesting idea that we can play with.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