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最主要的目標是在觀察以手就物時的手型,會否受到與目標物相同或或是不同干擾物的影響。受試者戴上特殊的手套來記錄手部的參數,被要求以自己感到舒適的速度抓取眼前的目標物。目標物有concave及convex兩種形狀,實驗情況有三種,只有目標物存在,目標物與同樣形狀的干擾物,目標物與不同形狀的干擾物(concave/convex以及convex/concave兩種組合)。
實驗結果顯示干擾物的存在會造成可以量測的干擾,干擾物會延長reaching的時間;而不管干擾物有無出現,幾乎不會影響到決定手形的手指關節角度(除了中指和小指手指根部的關節以外);而各手指間的角度,在一開始不會有差異,直到動作時間的30%到70%之間,無干擾物的情況下,會比有干擾物的情況下來得大,而在70%到90%的時間中,無干擾物的情況下,角度小於有干擾物的情況。
和其他手指比較之下,拇指對干擾物的出現是很敏感的。這可能是因為拇指在抓取的動作特別重要,而且是在抓取過程中,視覺導引的重要指標,當目標物和干擾物同時出現時,觸發了兩種不同路徑的計畫,繼而互相干擾,而影響到拇指這個視覺導引的重要部位。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考量到拇指可能會觸碰到干擾物這個障礙,使得它的屈伸受到限制。在有干擾物的情況下,較長的reaching time,和拇指的屈伸情況,似乎支持這種障礙物的解釋。
假設我們的手回應干擾物的方式可能是我們如何分析干擾物的指標。我們認為如果是以分析物體體積的方式,則主要影響手部張開的大小;如果是以一個分析整體形狀的方式,則主要影響到個別手指的關節屈伸情況。根據實驗結果,似乎是較偏向分析體積大小的方式。作者把此種現象延伸解釋為,visual guided action會處理較相關的目標特性,如目標物的大小,而忽略較不相關的,如目標物的形狀。
其他一系列實驗都顯示手型可能因干擾物的出現段受到影響,但是大部分的實驗都探討到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這個實驗同時考量到其他各個手指以及他們之間的abduction angle,大大延伸了這類實驗的複雜度和廣度。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