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5, 2007

A possible role for primary motor cortex during action observation

不論是觀察、想像或是準備等任何方式要表徵一動作時,會激發motor program以便執行相同的動作。Mirror neuron system (MNS)似乎正是action understanding的主因;然而,即使MNS似乎解決了如何解碼(decode)他人動作背後的意圖(intention),卻是基於觀察某一動作和執行相同動作時,MNS激發的方式皆相同;這時又產生一個問題,亦即agency attribution,也就是說,如何區分是他人在做動作還是自己在做動作(誰是觀察者,誰是執行者),如果MNS在觀察以及執行動作時的激發方式皆相同的話。Caetano et al.(2007)的實驗似乎可以提供可能的解答,利用MEG紀錄人類腦部的振動活動(oscillatory activity)之調控,共有三種狀況,執行動作(即受試者自己打鼓)、觀察動作(受試者觀察他人打鼓)以及聽動作(聽打鼓的聲音)。第一個發現,雖然不論在哪一種狀況下,都會在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引發約10 Hz的振動頻率,但相較於觀察和聽動作的狀況,執行動作的狀況的振動時間多持續了600 ms,這樣的差異可能可以歸咎於真正執行動作時才會有的本體感覺訊號(proprioceptive signal),有無本體感覺訊號以至於影響到大腦活動在10 Hz時的持續時間,或許是解開agency attribution的可能原因之一。
至於另一項發現,不論哪種狀況下,在movements被執行之後的同時,大腦活動在約20 Hz時的振幅會變大,亦再次驗證了mirror neurons對於觀察和執行動作都會有反應。只是,有趣的是,Caetano et al.根據過去文獻認為20 Hz的振動頻率訊號源自於primary motor cortex (M1),Kohler et al. (2002)卻認為是源自於ventral premotor area F5,這兩種不同的爭議其最大問題在於ventral premotor area F5總是被當作在MNS中擁有mirror neurons的特性的區域,但M1卻幾乎不曾被當作是MNS的一部份;既然如此,不論在觀察或執行動作時,大腦活動在約20 Hz時的M1激發的意義為何?事實上,相當多文獻都已經證實M1在觀察動作時會激發,那麼,為何M1要在觀察動作時激發呢?如果M1不是MNS的一份子。作者提出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是M1對於觀察動作是沒有任何功能性的影響,只是因為大腦皮質和皮質之間連結(cortical-cortical connections)交互作用所導致,亦即M1之所以在觀察動作時會激發,只是因為F5也正在同時運作。另一種解釋則是M1對於觀察動作是有功能性的影響,不單只是F5的效果;過去文獻已經指出在動作執行時,M1和F5在編碼(code)此動作的型態是不同的,因為F5和外來基準架構有關(extrinsic reference framework),例如物體位置和執行動作的手的相對關係;M1和內部架構有關(intrinsic framework),例如肌肉和關節運作的位置與手(指)如何調整(shape)適當姿勢來抓取物體間的關係。而這樣M1和F5在編碼動作的狀態不同,卻又彼此相互影響,亦即兩種對於動作不同訊息的編碼和訊息交流,對於了解一被觀察之動作的意圖皆相當重要,是否意味著M1有可能也是MNS的一部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