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眼呈現不同的刺激時,只有一眼的刺激會意識地被知覺到。雙眼呈現不同的刺激有binocular rivalry (BR)、flash suppression(FS)、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CFS)三種派典。在這個研究中,作者用probe detection task探討binocular rivalry、flash suppression、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抑制的強度。並想了解continuous flash suppression背後的機制,是否只是比較強版本的binocular rivalry。
實驗一:
比較BR、FS和CFS對probe(在此研究為灰色光柵)的抑制程度多高。受試者的左右眼其中一眼會呈現一個灰色的光柵,另一眼則呈現灰色Mondrain。在此情況下,Mondrain會抑制光柵的知覺,。在確定受試者看不到光柵的情況下,叫受試者按鍵,此時光柵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對比會變強500ms,之後再變回來。受試者的作業是去判斷是光柵的上半部還是下半部對比變強(2AFC)。之後根據二下一上的階梯法算判斷光柵的threshould(對比強度),結果發現使用CFS的paradigm,其threshould會比使用binocular rivalry (BR)高很多,這表示CFS對probe的抑制比較強。
實驗二:
想了解FS和BR何者對probe抑制比較強,也同時探討抑制的效果是否隨著flash和probe的時間差(SOA,即probe出現時間減flash出現時間 )有不同。還可探討用FS加BR同時抑制,效果是否更強(FS和BR的抑制效果可加總嗎?)。結果發現在只有FS的情況下,SOA為150ms時抑制效果最好。而且發現FS加BR的抑制效果,在SOA為100以下時,不會比單獨的FS抑制效果還好。但在SOA為100以上時,FS+BR的抑制效果會比單獨的FS或BR的抑制還強。
實驗三:
想了解CFS的較高抑制強度可否用連績好幾個FS cooperate來解釋,還有這個關係的time course(SOA)。此實驗呈現連續呈現一到五次FS,SOA(probe出現時間減flash出現時間 )為-200到200。結果發現連續呈現五次FS的效果相當於CFS的效果,而一次FS到四次FS的效果並沒有差異。
這個實驗的重要發現為,CFS的確有較強的抑制效果。但是這樣的效果,並無法用FS和BR抑制的總合來解釋,而可以用累積好幾個FS抑制的效果來解釋。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Have you figured out why 2 down 1 up staircase procedure is tracking the percentage correct at 70.7%?
Post a Comment